互联网技术革命的时机
出处:何所思 何所忆
人类厌恶平凡的生活,总希望刺激性的事件发生,同时不希望是破坏性的。在技术领域,如果有人把一个新技术或应用包装成是一场即将到来的“革命”,总会博眼球,博媒体关注,也会有很多粉丝。当然,蒙的次数多了,也总会蒙对,然后成“神”。
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已经启用30年了(自1983年TCP/IP正式启用算起),如果换算成人类“代”,已是500年前的事情了。以TCP/IP为代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技术存在重大缺陷,比如安全
、服务质量保证和移动性支持等。因此自20年前,克林顿政府启动互联网商业化进程,被“过早”地从实验室里放了出来,一直以来就有人预言互联网会崩溃。但让这些预言家失望的是,互联网至今仍靠打针吃药活着。90年代初浏览器的发明使得WWW流量激增,就有人预测会因为WWW的C/S模型与IP模型不匹配,导致互联网在1994年前后崩溃,但业界发明了内容分发网络(CDN)技术,疗效还不错。21世纪初视频应用兴起时,很多分析认为流量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带宽的增速,互联网会很快崩溃,但业界发明了P2P技术,疗效不错但版权和可靠性等的副作用很大,于是又有了iTunes和云计算的发明。最近20年,不断有人预测IPv4地址耗尽,会是一场迫在眉睫的灾难,但业界发明了NAT技术等,地址空间延寿不少,但副作用是直接伤到了互联网的心脏:端到端透明。
但TCP/IP技术已过中年,疲态显现,无论如何延年益寿,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。互联网永生,因此需要培养未来互联网的“技术接班人”。典型代表是2005年前后提出的“未来互联网”,不主张“崇古”和“尊古”,不考虑与现有TCP/IP技术的兼容性,以“Clean-state”方式重新设计互联网。 “后IP时代”、“NGN”、“NGB”等的说法,或明或暗也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。
预测互联网会发生技术革命是容易的,困难的是预测何时会发生。问题产生答案,答案产生新问题。在一个系统中,问题和答案次序出现,系统复杂性也不断增加,但边际效益不断递减,如此循环直到整个系统的崩溃。
互联网也是一个系统。对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问题,人们总是试图提供方法加以解决,从PC、手机、电视再到各种物体上网,从尽力而为(best effort)到服务质量(QoS)保证等,提出了DNS、MPLS、TLS/SSL、NAT、CDN、HTML5等“答案”,然后又用DNSSEC、NAT穿越等解决这些“答案的问题”。
以IETF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标准为例,30年前启动TCP/IP时不到1000个,20年前商用时不足1800个,现在是7026个。其中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,IETF新发布标准是300多个。这里还没有把ITU-T、3GPP、BBF和W3C的标准计算在内。
任何一个系统的运转,都需要消耗外部资源。任何复杂系统的崩溃,都是因为外部能源供应不足。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史,也是一个互联网系统自身不断快速复杂化的过程,也是一个所消耗的资源快速增加的过程。
互联网主要需要的,一是电力资源,二是计算资源。有数据显示,仅IDC的耗电量就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.1%-1.7%。电力资源的供给是社会性的,也是互联网的一个慢性病。而互联网每年需要大量新增的计算资源主要靠摩尔定律,保证了可以提供无限的廉价计算资源。
是摩尔定律,让互联网走上了一条通过不断增加能耗来增加“计算产能”,解决互联网老问题,接着产生新问题的“演进型”老路道路!主导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是摩尔定律,引发未来互联网技术革命的也必将是摩尔定律。因此,摩尔定律减速、失效或被替代,都将是互联网基础设施技术革命的直接导火索。
戈登.摩尔(定律的发现者)在2007年的预测认为,摩尔定律将在10-15年失效。但历史上这一时间点已被多次推迟,6年过去了最新的预测仍然是10年以上。另外,库茨维尔定律告诉我们,摩尔定律失效后必然会有新的“定律”出现,主导互联网产业的发展。摩尔定律是“硅计算”的定律,石墨硒、量子计算、DNA计算、自旋波设备,给人以无限遐想。
时下被归入未来互联网技术的SDN(软件定义网络),脱胎于未来互联网研究的“革命性”技术路线,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演进性技术,是革命路线的“叛徒”!
看来预测互联网技术的未来,也基本靠蒙。
http://www.lt-info.net